徐州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徐州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奋力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迈出坚实步伐
发布时间:2017-10-19     浏览次数:     来源:

2017年10月18日       来源:新华日报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015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总动员。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扶贫开发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组织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广泛动员,凝聚力量,步步深入,一场撸起袖子加油干、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战斗局面在江苏大地上全面展开。

近两年来,全省各地区、各部门、社会各方面、整个扶贫系统、各级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各重点帮扶地区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动员、上下协同,加大投入、精准施策,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2016年,全省共有76.8万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238个经济薄弱村实现达标退出。2017年,又将有超过60万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200个以上经济薄弱村达标退出、6个县区退出省级重点帮扶。江苏脱贫攻坚重视程度之高、政策举措之实、推进力度之大、社会氛围之浓前所未有,全省呈现出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团结协作推进扶贫的生动局面,凝聚起齐心打好脱贫战、携手走好小康路的强大力量。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纪委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李强十分关心扶贫开发,在多个重要会议、多次调查研究和其他重要场合,反复强调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民生工程。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李强书记指出,“确保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场硬仗”,强调要“努力减少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确保包括低收入群众在内的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生活、就业、教育等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好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问题”,“对经济薄弱村、革命老区、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实行重点帮扶,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省长吴政隆一上任就到苏北看扶贫,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扶贫,反复强调扶贫工作仍处于攻坚阶段,要突出“精准”,狠抓落实,着力突破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难点问题,确保“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如期脱贫。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岳亲自研究部署、督促检查,推动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省人大常委会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点议题,专题听取、审议全省工作进展情况,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扶贫工作专题组织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动开展调研,形成专门报告,特别是对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具体意见。省政协主席会列为重点议题,围绕聚焦富民,开展专门调研,并多次就扶贫开发工作积极建言献策。针对我省高因病致贫返贫突出难题,省人大、省政协都十分明确地提出,要加强健康扶贫、积极开展健康扶贫补充医疗保险。省纪委把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整治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重点,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蒋卓庆更是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在手上、靠前指挥,亲临相关部门检查督促强化责任落实,深入一线推动苏北5市乃至全省全面建立运行“阳光扶贫”监管系统。

经济薄弱地区干群奋力拼搏。打赢脱贫攻坚战,主战场在苏北。面对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要求,苏北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落实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自觉把脱贫攻坚作为“两聚一高”的硬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努力增强内生动力,着力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各市、县(市、区)普遍建立党员干部挂钩帮扶机制,落实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帮扶联系人33.69万名。苏中、苏南各级党委政府也把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自定目标,自加压力,明确工作重点,加强责任落实,聚焦富民主题,全力确保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

省各相关部门单位协同发力。按照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工作部署,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承担分工职责,纷纷研究出台相关倾斜性支持政策,政策含金量、帮扶工作力度空前加大。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和省发改委、水利厅再度发挥牵头作用,全力组织协调开展新一轮的重点片区帮扶工作。省委组织部着力推动“抓党建促扶贫攻坚”,支持经济薄弱村“两委”班子和服务阵地建设,专门拨出省管补交党费。省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各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江苏扶贫开发政策举措、最新成果、先进典型和新鲜经验,全力营造脱贫攻坚良好舆论氛围。省委统战部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帮扶工作。省农委、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国土厅、省交通厅和省经信委、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省工商联等牵头实施八项重点行动。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等12个部门还派出正处职领导干部,分赴苏北12个省级帮扶重点县担任省委派驻工作队队长。规划安排6个整体帮扶片区项目256项,2016年落实投资计划34亿元;组织实施光伏扶贫工程,专项安排170MW用于重点帮扶县和整体帮扶片区。省经信委高度重视6个重点片区整体帮扶,落实帮扶项目126个,直接支持项目资金1亿多元。中央财政扶贫奖励性投入超过3.5亿元,省级财政安排各类专项扶贫资金25亿元。省国土厅为12个重点帮扶县交易耕地占补平衡指标23000亩、筹集资金59亿元。省统计局和江苏调查总队协助做好扶贫数据统计、监测、分析和对象核实。各金融服务机构等积极提升扶贫金融服务水平,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27亿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1亿元,新增12个重点帮扶县贷款83亿元,开展农业保险险种51个,帮助包括我省经济薄弱地区在内的24家涉农企业上市,首发融资151亿元,36家涉农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省检察机关、法院和省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积极介入,加大工作力度,护航脱贫攻坚。

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省级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苏南发达县(市、区)、部省属企业等“五方挂钩”帮扶后方单位,派人出资送项目,发挥各自特长和资源优势,倾力支持经济薄弱地区发展。省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省慈善总会发起驻苏央企开展慈善精准扶贫行动倡议,汇集慈善资源重点帮扶全省六大重点片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难群众。参与“百企帮百村”行动的105家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与105个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驻苏部队认真开展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捐资助学等扶贫济困活动,积极助力脱贫攻坚。

省委帮扶工作队真抓实干。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省、市、县同步选派1992名优秀干部组建工作队,实行驻村定点帮扶,其中省派队员265名、市县队员1727名,821个省级经济薄弱村和1171个市县级经济薄弱村实现了驻村工作队员(扶贫第一书记)全覆盖。近两年来,仅12个省委帮扶工作队就筹集落实帮扶资金合计达28.2亿元,共实施各类到村到户帮扶项目1683个,涉及基础设施、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光伏扶贫和民生实事等领域,小的几万元、大的超千万元,都是农村发展和致富农民最急需、最实惠的,目前绝大部分项目已经建成达效。工作队带去的不仅仅是资金和项目,还有人才、知识和智力支持,甚至精神文化生活,给当地干部群众留下最深印象、影响最持久的或许是这些队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勇气。

扶贫创新探索亮点频现。在新一轮的扶贫脱困工作中,各地方、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和各帮扶工作队除了充分体现“精准”原则,有的放矢加大工作力度外,还在工作体制机制、农村改革深化、帮扶工作方式、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因地制宜创造了一批新的经验,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创新成果。比如,宿迁市在“一村一品一店” “家门口就业工程”等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社一群一中心”、资产收益扶贫、股权扶贫、低收入农户大病补充保险、贫困残疾人生活和照料补贴等创新成果。徐州市为低收入人口代缴新农合医保个人参保费用。连云港市实施大病特惠保。淮安市建立阳光扶贫监管系统、低收入人口精准扶贫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盐城市拓展深化公共资产收益到村到户机制等等。

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不断涌现。在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过程中,在脱贫攻坚的各条战线上,每一处都有榜样式的人物在涌现,每一天都有不少感人的事迹在发生。2016、2017两个年度里,经我省申报、推荐并获得共和国最高奖项“全国脱贫攻坚奖”的有赵亚夫、张近东、刘强东、周善红4人;获得我省“脱贫致富奖”者20人、“扶贫济困奖”者30人。这些先进典型有的是领着大家一起干的基层党员干部,有的是带头致富的领路人,有的是无私奉献的公职人员或科技工作者,有的是事业有成、热心公益的大小企业家,他们都是这个时代值得全社会尊敬和学习的时代楷模。

“十三五”是事关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中央做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都对全省的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处在全省扶贫大格局关键节点上的省扶贫办和全省扶贫系统更是面临一系列的现实考验。一是绝对和相对必须及时切换。在2016年省“两会”上,我省明确对外宣布“江苏全省已基本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这标志着我省的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到“缓解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的新的历史阶段。阶段不同,目标不同,标准不同,工作任务、要求和做法也不同。但要从长期形成的历史惯性和路径依赖中摆脱出来,加快实现从绝对到相对的顺利切换并不容易,不少地方、部门乃至个人开展工作都是老一套。二是精准和创新必须同时加强。本轮扶贫工作在很多方面都与以往有着本质的不同,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必须“精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而不能搞大水漫灌,大炮炸跳蚤。要体现“精准”方略,实现“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工作方式必须全面调整,工作量也必然成倍增加。基本走出绝对贫困阶段的江苏扶贫工作,站在新的起点上,既要与全国一样坚持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更肩负着率先在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上为全国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的重要使命。然而,如何减少相对贫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长期没有解决好且继续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诸如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返贫、内生动力不足、开发式扶贫的可持续性等重点难点问题很多且很复杂。不少问题既涉及认识问题,又面临深层次利益矛盾,不改革、不创新根本难于突破。三是目标和现实都不能回避。2015年底以来,各级各方面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扶贫工作在凸显出决胜全面小康重要性的同时,亦呈现出“三高”(领导重视程度高、社会关注度高、工作要求高)、 “两重”(任务重、责任重)、“三多”(头绪多、难题多、协调多)、“两少”(编制少、人手少)等突出特征。特别是,全省扶贫系统正式工作人员总数不足300人,力量明显薄弱,普遍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四是分内和分外都不能弱化。扶贫工作涉及面广、战线较长,很多工作的责任主体都不是扶贫办,不可能包打天下,但很多工作又都与扶贫办的工作分不开,扶贫办既必须强化建档立卡、政策规划、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考核评估等分内工作,也必须积极配合做好资金使用、项目建设、资产管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非分内的各项工作。确保两个方面都能到位,都得到加强。

面临前所未有的重重困难和巨大压力,省扶贫办及全省扶贫系统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两个精准”基本方略,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切实摆正自身位置,充分发动和依靠各方力量,既做好“不惜昼和夜、不怨苦与累、不怕磨破嘴、不惧跑断腿”的心理准备,又秉持“常怀大局观、敢下先手棋、紧盯重与难、练好绣花功”的工作精神,突出低收入农户、经济薄弱村、“6+2”重点片区、12个重点帮扶县和宿迁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黄花塘点穴式帮扶等重点对象和任务,敢于担当履行好组织协调、政策引导、考核评价、监督落实等重要职责,全力协调强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相关扶贫工作,积极配合加强资金使用、项目建设、资产管理等相关监督管理工作,确保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任务目标。两年来,省扶贫办重点抓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工作统筹推进机制。一开始就注重建立健全一套围绕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统筹推进的有明确责任、有可靠抓手、有制度规范、可监督落实的工作机制,以有力有效履行自身职责。目前,已基本形成了“1+2+8+12”扶贫工作推进机制。“1”就是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意见》,是工作总的要求;“2”就是江苏省“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和市县党委政府脱贫致富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分别是任务书和指挥棒;“8”就是八个专项扶贫行动,主要包括产业引领、就业创业、教育助力、健康援助、金融助推、基础支撑、国土支持、企业帮村等具体行动;“12”就是制定和完善脱贫致富奔小康督查巡查、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健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等12项制度、办法和规定,是确保工作推进的制度规范、管理办法和有关激励约束机制。同时,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扣新形势新要求,及时加强扶贫大势分析研判,超前谋划关键举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保持良好的工作节奏。

二、完善扶贫责任落实体系。协助党委、政府,着力推动扶贫开发主体责任、帮扶责任等落实。一是围绕建立健全“五级书记抓扶贫、上下协同帮致富”的责任体系,参照中央做法,推动苏北5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向省委、省政府签署“脱贫致富奔小康责任书”,并推动逐级落实到村。二是将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意见》分解细化,逐项落实给省相关部门和单位。明确八个专项扶贫行动牵头单位,推动省有关部门行业扶贫责任更好地落实。三是会同组织部门,调整加强了苏北12个县(区)“五方挂钩”帮扶力量和牵头单位,动员组织265家单位参与并选派265名优秀干部,组建新一届省委驻县帮扶工作队。除12名工作队队长外,明确要求其他队员全部到经济薄弱村兼任“第一书记”。四是协调建立6大重点片区帮扶联席会议,配合牵头单位编制整体帮扶规划并抓好项目落实。为有利于加强监督和落实任务,今年进一步绘制了《全省脱贫攻坚责任图谱》,确保各种责任的落实能够一图呈现、一目了然。

三、完善扶贫政策配套支撑。构建适应精准扶贫需要、全方位支持的政策体系,是打好脱贫攻坚仗的必然要求。2016年以来,协同以省委省政府、省“两办”、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制定出台13个宏观指导性政策文件。以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为基本,以开展八个专项行动为重点,动员协调各相关专业部门或单位,分领域、分行业制订出台一系列配套落实文件或实施方案。这些政策举措,涵盖经济薄弱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业创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覆盖低收入群体、经济薄弱村、重点片区、革命老区等重点区域,涉及财政、金融、土地、科技、人才等支撑保障,对扶贫开发中许多“老大难”问题拿出了较有针对性的倾斜支持政策和措施,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省级扶贫开发政策支持体系。截至目前,已出台实施的各类政策和制度规范等文件已超过110件。同时,加强对市县的指导,推动各地相继出台和完善了符合本地实际的政策措施,充分体现超常规。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很好地惠及了广大低收入农户,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引导更多力量参与扶贫。一是认真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通过精心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积极扩大影响,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开发浓厚氛围。特别是设置了“全省脱贫致富奖”和“全省扶贫济困奖”两个奖项,并从2016年开始评选表彰活动;同时,积极参与推选申报国家脱贫攻坚奖,激励更多的人士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组织离退休老专家分别到苏北开展“银发人才扶贫行动”,产生良好社会影响;2016年联合省供销社组织开展经济薄弱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2017年增设了扶贫成果展示和项目引资内容,为经济薄弱村资源、产品与外部资源、市场对接搭建有效平台。二是配合省委宣传部协调省内外各主要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引导推动形成社会大扶贫格局。2016年以来,通过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共发表2500余篇(期)新闻稿件,产生广泛影响。三是当好桥梁纽带,大力引导各类社会组织、民营企业、金融保险和慈善等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更多投入到脱贫攻坚中来。

五、加强扶贫工作成效考核。科学、客观、公正地考核是检验扶贫责任落实和工作成效的关键环节。按照《江苏省市县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依据减贫成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扶贫资金和探索创新五大类15项指标,在各地自查总结、上报材料的基础上,综合日常督查、考核抽查、统计监测分析、业务部门平时掌握数据等,统一数据标准、指标度量和计算方法,重点抓好对苏北5市和12个重点县(区)的考核评价工作。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考核工作进展顺利,指挥棒效应明显。各地积极推进考核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指导部署整改措施,各地整改成效逐步显现。

六、推进扶贫改革创新探索。为鼓励基层大胆改革创新,在市县党委政府脱贫致富工作成效考核指标中专门设置了探索创新类2项重要指标,促进创新帮扶工作方式和探索缓解相对贫困制度机制的导向作用明显。同时,还从五个方面完善创新机制:一是完善“两个精准”工作机制。落实“一个不少,一户不落”要求,在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和脱贫退出等环节,以帮扶手册为依据,创新设计了“五签字五确认”工作程序,确保每户低收入人口从建档立卡到实现收入达标全过程顺次做到识别人签字确认、农户签字确认、帮扶人签字确认、检查验收人签字确认、农户签字确认同意销账。二是建立贫困监测机制。与统计部门联合建立了江苏省低收入农户统计监测制度,随时掌握低收入农户的家庭收入、支出和扶贫需求等的动态变动情况。三是创新内生动力培育机制。通过鼓励和支持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选强调整村级两委领导班子和带头人、选树表彰先进典型、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培训、鼓励农村创业创新、加大扶贫小额贷款政策性力度等,扶志、扶智与强化条件支撑相结合,多途径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增强经济薄弱地区“造血”功能。四是支持和指导宿迁开展扶贫改革试验。省扶贫办牵头研究出台了《关于支持宿迁市推进扶贫改革试验的意见》,从开展创新精准扶贫体制机制试验、创新缓解相对贫困有关政策和制度试验、创新城乡统筹减贫机制试验三个方面明确了14项重点任务,并配套以财政税收、土地保护利用、金融保险等7个方面的支持政策,推动宿迁大胆开展创新探索和试验。五是鼓励基层围绕重要创新课题探索实践。针对有效实施资产收益扶贫、苏中苏南地区统筹解决城乡贫困问题等,支持基层大胆实践,为全省探索经验。

七、抓好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一是开展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督促各地依据《江苏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两公告四公示”程序,开展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并指导各地对建档立卡数据开展一年一度的动态调整。二是举办各类政策和业务培训。开展建档立卡和动态调整业务培训3次,累计培训相关业务人员850余人次。单独或联合省有关部门,先后举办省委帮扶工作队队员驻村帮扶工作培训班、全省市县级领导干部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专题研讨班、省定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试点工作省级培训示范班、全省农工办(扶贫办)主任学习研讨班等。三是加强督促检查。把握好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基层开展明察暗访和工作调研,及时掌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和有关政策落实情况。对涉及扶贫工作的信访问题,坚决做到有访必有问、件件有着落,目前已办理来信来访50多件。四是及时纠偏调整。对发现的工作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拿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妥善加以解决。在今年扶贫对象信息比对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程序不完备并借机大幅删减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数据等现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专门下发了关于依法规范建档立卡数据动态调整的通知,要求各地必须把动态比对的结果反馈到基层和农户,经入户核查核实具体情况后,再按法定程序识别或退出。五是加强对省委驻县帮扶工作队的指导和支持。会同省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加强省委帮扶工作队管理的若干规定。多次召开省委驻县帮扶工作队队长座谈会,交流经验,共同研究谋划深化帮扶工作,确保完成相应时间节点工作任务。探索以帮扶实绩为主要依据制订客观指标,对帮扶工作队每个队员和队长进行考核。

八、推动监督管理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积极配合省纪委机关、省检察机关和监察、审计等部门抓好扶贫领域专项整治工作、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建设等,对发现的问题推动及时整改,推动各地确保工作推进与监督管理双加强、双提升。发挥“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作用,加强群众来信来访跟踪处理,已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2起违法违纪问题线索。下发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的文件,为基层创造好的扶贫工作环境。对脱贫攻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基层扶贫干部,积极给予表彰奖励和推荐使用。探索建立规范的扶贫容错机制,保护好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多种形式强化扶贫系统廉政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两年来,省扶贫办和全省扶贫系统尽管面临重重压力和考验,但回顾渐次展开的全省脱贫攻坚的宏大局面和巨幅画卷,大家都感到能够参与其中、能够尽一份微薄之力,本身就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列数各方面已经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也都感到信心倍增。行百里者半九十,更何况时间尚未过半。目前我省新一轮扶贫开发正处在攻坚破难的关键阶段,工作任务仍然艰巨。下一阶段,省扶贫办和全省扶贫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部署要求,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力推动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深入实施。一是进一步深化内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着不让地帮助经济薄弱地区加快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着力补齐短板。二是更大力度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精准考核等方面下功夫,提高帮扶成果可持续性,推动扶贫开发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三是适应以减少相对贫困为主要任务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推进扶贫工作转型提升,进一步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着力破除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激发内生动力等重点难点问题。四是积极搭建社会扶贫载体和平台,完善激励机制,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进一步凝聚起脱贫攻坚强大合力。五是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严格纪律约束,抓好素质和能力提升,打造一支能吃苦、肯奉献、打硬仗的扶贫工作队伍,为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