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徐州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粮食银行+”模式:让农民种粮卖粮更安心
发布时间:2018-05-18     浏览次数:     来源:新华社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尽管没有了“托市”收购,辽宁省昌图县曲家镇双赢农机合作社的刘涛今年也不用担心自己家的玉米卖不上好价钱。他和合作社成员与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粮贸易曲家粮库签署了“粮食银行”合同,还在手机上装了定制的“粮圈儿”App,查看实时粮价和存粮价值。

  “收粮之后没落地就直接拉进中粮储备库,以往6%的粮食损耗降低至接近零,每亩地还可以节省30元的运费,这都是实打实的收益。我还通过App随时关注粮食价格,寻找合适机会点价销售,争取卖个更好的价钱。”刘涛说。

  刘涛所说的途径,就是中粮推行的“粮食银行+”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功能之一。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农粮企业,中粮自2016年起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粮食主产区搭建起“粮食银行+”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国家粮食安全。2017年,中粮“粮食银行+”模式涉地面积598万亩,惠及约41万户农民,带动农民增收5949万元。

  粮食存银行 卖粮不用慌

  中粮依托自身在粮食主产区的粮库资源,在保障农民粮食所有权的前提下,为农民提供包括烘干、仓储、分批次结算、资金支持等在内的一系列综合服务,同时企业可以获得粮食经营权,这就是“粮食银行”模式。

  中粮贸易农业产业化部总经理陈涛介绍,农民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结算,既减少了担保、搬倒、霉变的风险和费用,又分享了市场价格波动的机会,可以使农民将粮食卖到理论上的最高价格,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保障了粮食的品质和安全。在获得储粮、售粮保障后,有利于农民扩大种植规模,促进地方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进程。

  在“粮食银行”的基础上,中粮将自己的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对接到“粮食银行”上,与第三方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扩展出“粮食银行+”生态圈。

  “中粮梳理了农户从种植到收获、再到销售的整个农业投入到产出的业务链条,携手化肥生产企业、种子公司、农机合作社、银行、担保公司等社会合作伙伴,共同提供对农服务。”陈涛说,以“+订单农业”为例,中粮根据下游市场对上游农业生产提出品种、品质需求,选择最佳适宜区域,由当地村屯农业生产的带头人牵头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其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当地农民连片种植、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技术。

  2017年,中粮在黑吉辽地区订单农业涉地面积约102万亩,同时联合保险公司、期货公司为规模种植农户提供“保险+期货+订单农业”服务,降低农户种植风险。

  把服务做到农民心坎上

  在推广“粮食银行+”模式过程中,中粮与农业合作社、农民建立起合作,因地制宜定制“粮食银行+”的组合方式。

  “每个客户、每个区域都不一样,我们要了解农民需求,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农民实际的需求和市场的趋势,进行针对性的深度调研,把服务做到农民心坎上。”陈涛说,比如在吉林三岔河库、蔡家库,农民更需要农资和农机服务;在辽宁公司,农民对贷款的需求呼声更高;在内蒙古,订单农业连片种植业务开展得更快。

  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赵双连表示:“在这种实践中,中粮改变了过去坐在家里收粮当‘坐商’的模式,从传统农贸企业转变为新型生产服务经营主体,服务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专家指出,“粮食银行+”的惠农大平台,不仅切实提高了农民的收益,实现了政府多年倡导的“粮食不落地”精神,更推进了农村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参考。

  “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创新农业产业化模式,提升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市场的结合,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带动农民增收。这个过程要依靠大型国企来引领,用新型的经济组织和经济业态来推动,真正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保障粮食安全。”赵双连说。

  (本报记者 李慧)